用“堅持”演繹的“雙城記” ——記集團2018年度勞動模范張偉
“每天進步一點點,看似目標很小,但能持之以恒,成長就不止一小點。”
張偉,2000年從中國藥科大學畢業后進入公司,歷任醫藥原料藥部門助理業務員、業務員、副經理、經理;2016年起兼任朗華工廠采購總監和銷售副總監(主管國內貿易);2018年, 擔任朗華工廠營銷總監、采購總監及諾柏醫藥原料藥事業部總監,全面負責朗華工廠的銷售和采購工作。
身兼三職,是肯定也是考驗,成績是最有力的表達。張偉在任職期間,對外抓銷售,工廠的產品銷量大幅攀升,主力供應商地位不斷提高;對內抓管理,銷售和采購緊密聯動,朗華制藥一體化不斷深入……桃李不言,他用行動默默踐行著“以結果為導向”的戰略理念。
迎來新起點,但要克服的困難遠不止“180公里”
2016年,一紙朗華工廠的“委任狀”開啟了張偉的“雙城記”。由于工作需要,張偉必須每周來往于寧波、臺州兩地辦公,但他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除了兩地180公里的距離之外,還有對全新業務領域的未知和聚少離多的家庭現狀。
對他而言,擔任朗華工廠銷售和采購總監就意味著從事了16年之久的國際貿易轉變成了內外貿全面營銷,同時原先純貿易銷售工作也面臨向實業化轉型。他說:“內貿外貿存在顯著差異,貿易的銷售和實業的銷售截然不同,自己就好像一張白紙,唯有抱著學習的態度面對全新的工作”。
面對新崗位,他從零開始,在學中做、做中學;而對于家庭,他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,反復溝通中爭取到了家人的最大理解和支持。2018年,母親突發腦中風住院,為了不耽誤工作,他在安頓好母親后,便第一時間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回到工作崗位。作為家庭和事業的“頂梁柱”,張偉努力地維系著二者的平衡,家人的體諒也讓他無后顧之憂,幫助他走得更遠。
變中求進,找對路子走下去
“沒有所謂最好的模式,找對了適合自己的銷售模式,就能最大程度激發員工的責任心,實現產品銷量質的提升。”張偉堅信,找對路子才能邁對步子,才能事半功倍實現目標。
2018年,張偉開始負責朗華工廠整體銷售工作,為切實提升銷售人員的責任心,有效增加產品的銷量,在深入分析朗華工廠的生產情況和產品特點后,他棄走原先按市場劃分銷售的老路子,果斷采用按產品劃分的新模式。事實證明,通過這一舉措,使得每種產品的銷售任務精確落實到人,有效調動了銷售人員的積極性,所有產品的銷售情況均大為改觀。以鹽酸環丙沙星和螺內酯兩種產品為例,當年度銷售量分別增加了24%和66%,改革成效可謂立竿見影。
能力在危機中體現
2018農歷新年,讓朗華銷售部上下記憶猶新。春節期間,工廠主打產品鹽酸環丙沙星的市場環境驟變,一時間客戶詢單寥寥無幾,是他,敏銳地覺察出了異樣的苗頭。
當大部分人還沉浸在新春佳節的歡樂氛圍中,張偉卻帶領他的團隊主動出擊,加班加點苦熬近一個月,針對不同的市場、不同的客戶需求制定了詳細的市場攻堅計劃,采取侵略性營銷手段,趕在了其他競爭對手的前面,搶到了訂單,成功消化了100噸存貨,將庫存降低到正常水平。此時的競爭對手們方才如夢初醒,卻已回天乏術。截至2018年底,朗華工廠從鹽酸環丙沙星主力供應商的末位一躍升至第二位。
在他帶隊的這幾年,朗華工廠的銷售額逐年攀升,2017年達到3.1億元,2018年更是突破3.9億元。2019年,張偉把這個目標定在4.9億元,對此,他充滿信心。
價值在整合串聯中凸顯
過去,朗華工廠的銷售和采購兩個部門相對獨立,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自為戰的局面。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,市場信息傳達的不對稱、不及時,就有可能導致經營決策失誤,最終釀成損失。
如今,張偉打通了朗華工廠銷售端和采購端的“中梗阻”,提升了兩個板塊的整體性和聯動性,有效實現了市場信息的雙向流通。銷售環節能根據原料端的變化及時調整銷售策略,反之,采購策略計劃也能隨著成品市場的信息而及時作出而調整,銷售和采購兩端的應變能力均大大加強。
與此同時,“朗華工廠”和“諾柏醫藥”的協同也得到加強,身兼三職的張偉積極利用崗位優勢,發揮崗位價值,通過整合朗華工廠和諾柏醫藥的產品,拓寬了成品銷路和原料采購渠道,實現了銷售體系和采購體系的整合和補充;通過客戶的協同共享,有效提升了客戶粘性,擴大了朗華制藥的影響力。
忠誠的信念在傳承中閃光
中寧化,不僅開啟了張偉的職業生涯起點,也賦予了他“正式黨員”光榮身份。“我從畢業到現在二十年一直供職于中寧化,也正是中寧化為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臺,才有了我今天的小有成就。”談及支撐自己的精神內核,張偉如是說,“我想我已經把中寧化視作自己的家”。
人事有代謝,往來成古今。成績屬于過去,贏得未來的關鍵在人,如今頭頂“勞動模范”光環的他,肩負著為中寧化培養生力軍的光榮使命。張偉表示將竭盡所能做好“傳幫帶”,為他的團隊成員創造更大、更好的發展平臺,把中寧化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繼續傳遞下去,助力每一位成員成長,推動公司和員工的共同發展。
“堅持”是他給自己貼的標簽
交流中的張偉,嚴謹而不失幽默,謙遜而不失自信。聊起工作絕不含糊,平時相處卻詼諧風趣;對個人成績輕描淡寫,談及業績目標卻信心滿滿。
訪談全程,張偉更多的是在感謝,感謝公司、感謝家人、感謝機遇,才有了他今日的“小有成就”。但在他的故事背后,卻讓人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堅持的力量,只有堅持下去,才能克服困難,走向成功,道理說起來容易,堅持做下去卻很難。作為一個“行動派”,“堅持”二字就是張偉最顯眼的個人標簽。
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。“180公里”的距離,在張偉的腳下,變的不再遙遠,用“堅持”演繹的“雙城記”,顯得格外真實感人。